头条!广西越南街卖香烟“涓滴归公”——一个地方治理的缩影
近日,广西某市一处名为“越南街”的区域因其独特的烟草销售模式引发广泛关注。当地媒体报道称,这条街上的许多小商贩销售的香烟并非正规渠道进货,但却以一种看似“涓滴归公”的方式,将部分利润上交,形成了一个隐秘的利益链条,最终影响了地方税收和市场秩序。这一事件,折射出地方治理中一些值得深思的问题。
“越南街”得名于其历史上与越南接壤的地理位置和曾经存在的跨境贸易活动。近些年来,随着国家打击走私力度加大,大规模的跨境香烟走私活动有所收敛,但一些零星的、规模较小的走私活动仍然存在。“越南街”就成为了这种灰色地带的聚集地。在这里,充斥着各种各样的廉价香烟,价格远低于市场价,吸引着大量消费者。
报道中提到的“涓滴归公”模式,并非字面意义上的官方行为,而是指小商贩将部分利润上交当地某些“中间人”(化名:李某),李某再向上层级输送利益。这种模式下,小商贩能够规避一定的风险,而“中间人”则从中攫取巨额利润。这种看似精密的利益分配模式,实则是一种地方保护伞的变相体现。 它腐蚀着地方的社会风气,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经济秩序,更重要的是,它对国家税收造成了巨大的损失。
正规渠道销售的香烟需要缴纳高额的税款,而“越南街”的香烟则避开了这些税收,直接导致国家财政收入减少。这不仅影响了国家财政收入,也使得正规烟草经营者处于不公平竞争的境地,损害了他们的合法权益。长此以往,将会严重打击正规企业的经营积极性,阻碍地方经济的健康发展。
“越南街”事件的背后,反映出地方治理中存在的一些漏洞。首先是监管机制的缺失或不完善。地方政府对于“越南街”的存在及销售模式的长期漠视,甚至默许,为不法行为提供了滋生的土壤。监管部门缺乏有效的监督手段和执法力度,导致违法行为长期存在,甚至形成了相对稳定的利益链条。其次是利益输送的隐蔽性。 “涓滴归公”模式的运作往往隐秘而复杂,需要依靠深入细致的调查才能揭露其背后的真相。这对于执法部门来说,提出了更高的要求,需要具备更强的侦查能力和证据收集能力。
此外,社会公众的监督和参与也至关重要。一些消费者明知购买的是走私香烟,却因为价格低廉而选择购买,这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这种违法行为的蔓延。因此,提高公众的法律意识,引导消费者理性消费,也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。
针对“越南街”事件,政府需要采取一系列强有力的措施。首先,加强市场监管,加大执法力度,坚决打击走私香烟行为,斩断利益链条,彻底清除“越南街”存在的土壤。其次,完善相关法律法规,提高违法成本,形成强大的震慑力。同时,加强对相关部门工作人员的教育和监督,杜绝权力寻租和腐败行为。此外,还要加大宣传力度,提高公众的法律意识和风险意识,引导消费者理性消费,自觉抵制走私香烟。
“越南街”事件并非个例,它反映了在某些地方,由于监管不到位、执法不严、利益输送等多种因素交织在一起,导致一些灰色地带长期存在,并对社会经济发展造成不良影响。解决类似问题,需要政府、执法部门和社会公众共同努力,构建一个公平、公正、透明的市场环境,才能确保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不受损害。 只有这样,才能真正实现“涓滴归公”的真正意义——将所有资源用于国家建设和人民福祉,而不是被少数人私自占有。
原创文章,作者:聪儿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e8cars.com/e/169440.shtml